國民教育 創知經驗

一、前言

本校建校75載,一直堅持以愛國教育為辦學宗旨,即使在港英時代的艱難歲月,也從不放棄培育學生成為一個具備「香港心、國家情、世界觀」的中國人。1997年回歸祖國,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理應與日俱增,然而,在殖民化教育的陰魂不散下,中國歷史科不但未能全面成為必修科,香港教育局於2010年提出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更胎死腹中。

近年,香港社會氣氛持續緊張,令不少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出現了大量對國家的負面情緒,民族感漸見疏離,甚至走向「港獨」。作為一間愛國學校,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肩負起撥亂反正的教育使命,透過學校多元化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清自己的國民身份,以身為中國人為傲。

 

二、創知國民教育的理念

 

 

圖一、創知國民教育理念的架構

  我們深信一套有效的國民教育需要全方位、有系統的教育規劃——「課堂學習」、「實踐體驗」和「學習氛圍」三方面的緊密結合,方可帶領學生從純粹表面的「認知」邁向深度情感的「認同」。創知的國民教育,由校長監督、公民教育組領導,各科、組配合,通過正規課程的學與教,以及其他相關的非正規課程或聯課活動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建立正面的國民身份,完成創知人應有的「民族情懷:飲水思源,愛我中華;世界視野:心繫家國,環顧全球」特質。

 

三、創知國民教育的實施

 

表一、創知國民教育的框架

正規課程

非正規課程及學習氛圍

  • 強化法治課程
  • 重整國史及地理課程
  • 強調正、反教學策略
  • 「國家故事」學生講話
  • 「我的祖國」校長講話
  • 早會讀報,關注國事
  • 舉辦升旗儀式
  • 組織專題活動
  • 進行節慶教育
  • 建構姐妹學校
  • 鼓勵內地升學
  • 推動內地考察
  • 釐清兩地關係

  

 

 

 

 

 

 

 

本校的國民教育主要分為正規課程及非正規課程或聯課活動,橫向、縱向結合,全面將愛國教育做廣、做深。鑒於篇幅所限,本文將以(1)課程規劃、(2)師生早會分享、(3)組織專題活動 及(4)推動內地考察四方面作重點說明。

1. 課程規劃

近年香港不斷出現反中亂港的社會事件,甚至公然挑戰法治制度,令內地和香港關係緊張,而部分香港年青人更因受到網絡上大量的虛假資訊的蠱惑而觸犯法例。隨著社會各界強烈要求「守法」的重要,本校即時回應社會需求和教育局的呼籲,早於2016-17學年起,已於初中的生活與社會科的課程內加入法治教育,加強學生對《國家憲法》、《基本法》、《港區國安法》的深入了解,從而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知法、守法的良好公民。

表二、初中生活與社會科關於法治教育的課程

年級

法治教育內容

中一

  • 認識《基本法》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及「一國兩制」的歷史背景
  • 《基本法》條文在香港經濟環境上的應用
  • 議題探討課:模擬立法會、法庭現場,讓學生深入思考《基本法》的實施情況

中二

  • 認識《基本法》第三章、第六章及《港區國安法》
  • 將《港區國安法》與社會結合,教導學生認識香港人的權利和義務
  • 《港區國安法》議題探討課:模擬立法會、法庭現場,讓學生深入思考《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情況

中三

  • 認識《基本法》第二章、第四章、第八章
  • 學習香港的政治體制及國家機關的職權、職能,人大釋法等
  • 相關議題探討課:模擬立法會、法庭現場,讓學生深入思考國家機關、香港政治體制的運作機制

  

香港年輕人對國家民族的疏離,很大程度源於對中華民族的無知,故此除了生社科的法治教育外,人文學科亦分別依照各科的特性,加強國民教育,如國史科側重詳今略古,加入中華文化發展史;地理科滲入國家地理教育。至於中文、體藝、數理等其他學科亦在課堂上進行文化教育,多講中國故事,多學傳統文化。學校學科課程的重整,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在六年中學教育內能全面化、系統化地認識國家歷史文化。

  除了軟件上滲入深愛國理念的校本教材與課程外,為了讓創知學生更貼地「接觸 」國家,學校更斥資數百萬興建「憲法教室」及「中華文化館」,冀望在軟硬件雙管齊下的優勢下,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的傳統愛國教育,樹人育人。

 

2. 師生早會分享

  本校的早會課除了是學生發揮多元潛能的舞台外,亦是實踐愛國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校在每月的第一個上課日皆設升旗禮及校長「我的祖國」講話。黃校長的講話,多從宏觀的角度審視國家的發展,提升學生認識祖國的高度與廣度。至於星期二及星期四的早會,主要由學生就其所見所聞,進行分享,讓台下同學了解祖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及各地風土人情。例如由2016-17年度開始,學生會介紹自己籍貫的風土人情;之後的兩個學年,學生則走出自己的故鄉,介紹「一帶一路」的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的發展概況。

  此外,為讓學生對國家近代歷史事件及人物有更深刻認識,本校設有特別早會,如「九一八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南昌事件紀念」、「悼念饒宗頤先生」、「國家憲法日」等,由各級級社學生負責,帶領同學緊貼時事,深切反思。

 

表三、2016-17年度至2019-20年度「我的祖國」校長講話講題(節錄)

學年

講題

學年

講題

16-17為什麼我要愛國?18-19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中美貿易磨擦面面觀
「一帶一路」下香港特區的角色與機遇「一帶一路」考察報告:衣索比亞
中國崛起=中國威脅?中國改革70周年的得與失
17-18做一個有民族情懷的中國人19-20如何面對有爭議性的社會和政治議題?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得與失中國教育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新、舊四大發明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民主足音在中國
中國的修憲問題世紀偉人、人民英雄:馬丁·路德·金

表四、2016-17年度至2019-20年度學生講話的主題

學年

講題

16-17「鄉土情懷:我是誰?」
17-18「勇闖天下:從『一帶一路』出發」
18-19「勇闖天下:從『粵港澳大灣區』出發」
19-20「愛與和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

 

3. 組織專題活動

「把握時機,適時教育」也是本校在愛國教育方面的一大心得。每逢一些節慶,例如:國慶、校慶、五四青年節等,本校會趁著社會氛圍的大趨勢,再精心安排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使之更近距離地接觸國家,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

 

表五、2016-17年度至2019-20年度專題活動內容(節錄)

學年

專題活動

2016-17國慶慶祝:電影欣賞《鄧稼先》
特區回歸慶祝: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基本法問答比賽
校慶慶祝:電影欣賞《雲上太陽》
2017-18國慶慶祝:電影欣賞《建軍大業》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戰爭與和平」——9‧18紀念活動
校慶慶祝:慶祝校慶72周年 主題周會——勞校心,創知人,走進新時代
2018-19專題講座:中聯辦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前副院長譚鐵牛院士到校介紹祖國科技發展
國慶慶祝:中央民族樂團中樂表演
專題講座:前全國代表劉佩瓊教授以「中美貿易前景」為題,介紹祖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2019-20國慶慶祝:閱兵播放
專題講座: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顏寶鈴女士介紹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機會
特區回歸慶祝:回歸祖國23周年升旗慶祝活動

 

4. 推動內地考察

俗語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為了讓學生更直接了解國家、世界的最新發展,本校每年均舉辦不同的境外考察活動。透過親身的考察、訪問,以及與當地居民或學者交流,學生思維逐漸變得活躍,看事物的角度變得客觀,視野變得更為廣闊。

近年,學校進一步從課程設計入手,聯同不同學習領域合作。學生先循學科獲得相關知識,再透過與學校結盟的的姊妹學校進行深度學習、比賽、家訪等,擴闊學生視野。透過老師與學生的深入討論,進一步引導學生慎密思考。此外,為了造就創知學生的精神面貌,以達致「平民本色,精英氣質;民族情懷,世界視野」。學校更銳意帶領學生建立全球視野,安排學生到外國進行交流。

表六、2016-17年度至2019-20年度境外考察(節錄)

學年

考察項目

2015-16

「同根同心」(2015):韶關丹霞山自然地質考察
廣東翁源縣英語義教團
四川都江堰生命體驗計劃
西安歷史考察團
同行萬里(2015):湖南省張家界、長沙及株洲城市設計與環境保育之旅
深圳鵬城軍訓團

2016-17

「同根同心」(2016):陽江的海上絲綢之路及開平的文物保育
義工團廣東韶關義教團
「港筑情‧中國心」交流活動1 --- 參訪貴州姊妹學校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貴陽市華麟學校)
「港筑情‧中國心」交流活動2 --- 貴州姊妹學校回訪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貴陽市華麟學校)
同行萬里(2016):河南省鄭州、洛陽歷史文化與黃河管理之旅

2017-18

「同根同心」(2017):韶關丹霞山的地質地貌及生態保育
台灣行‧生命體驗計劃
福建歷史文化考察團 (參訪廈門市松柏中學、廈門市第三中學)
馬來西亞之旅

2018-19

「同根同心」(2018):韶關丹霞山自然地質考察
東莞深圳歷史文化考察
杭州探索之旅
澳洲考察團
山東歷史文化考察

2019-20

廣州歷史文化考察
「浙港心‧姊妹情」浙港姊妹學校交流
「同根同心」(2019):肇慶自然風貌及保育之旅

由上可見,除了讓學生親身踏進內地不同省份,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外,近年學校更進一步聯繫內地中學,讓兩地青少年進行深度交流,考察不再單純是「眼觀」,更達到「心會」。此外,考察完成後,參加的學生須向全校同學作出回饋分享,讓愛國情懷能感染更多年青人。而事實上,學校師生近年參與境外交流教育活動的總人次佔全校學生接近七成,數字之高令人鼓舞。而參與的學生亦因此而提升對國家的認識,從而增強歸屬感。

 

四、總結

近年學校全方位增強國民教育,成績得到外界所肯定,分別在2018年獲得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及由香港教聯會頒發的2018年度「國情教育組優秀教師獎」。然而,近年香港嚴重的社會紛爭蔓延到學界,為學校帶來沉重壓力。部分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的冷漠源於無知,故此強化國民教育是所有學校責無旁貸的事。至於在這風雨飄搖的香港社會,香港國民教育未來該如何走向?誠如本校校長黃晶榕博士所言:鞏固中華傳統文化;重建「一國兩制」基石;促進兩地互動交流;推動去殖民化教育(黃晶榕,2020;黃晶榕,2021)。故此,學校未來國民教育之路仍然滿布沙石,仍會面對嶄新的困難挑戰,但我們深信,年輕人的認祖歸宗更加是我們創知全人的責任,再艱巨也要衝破。

 

 

參考文獻

  • 香港教育局(2017)。《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分冊6A︰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黃晶榕(2020)。〈國民教育,勢在必行〉載於《大公報》,2020年4月24日。
  • 黃晶榕(2021)。〈香港推動“去殖民化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載於《紫荊論壇》,第57期,頁35-42。

 

 

 

此文曾刊載於《創知中學教研文集》,2021。